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秘书长刘某承:农业遗产地推进乡村振兴有天然优势
“广东加快推动各地申报农业文化遗产,这是农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之举,这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新的农化遗会秘九游机遇。” 12月13日,业文业遗有天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在潮州市潮安区举办2023广东省农业文化遗产业务工作培训班。产分承农产地现场,书长势作为培训班特邀讲师,刘某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秘书、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刘某承现场为学员剖析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关系。
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秘书、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刘某承。产分承农产地九游
刘某承指出,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未来近30年发展制定明确的目标,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需要长期坚持。从宏观层面来看,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遗产地长远发展规划提供时间保障,有利于农业文化遗产地更好的发展。
“实际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 刘某承介绍,对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要做到保障食物与生计安全、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传承和谐传统文化与价值、保护陆海景观。
刘某承以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陕西佳县古枣园、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等为例,认为农业遗产地往往特色农产品、自然与人文景观、民俗文化、传统工艺等特色资源优势明显,传统农耕技艺经久不衰的背后是在传统社会管理方式及传统文化习俗维系下,社会关系稳定和谐,生产活动有序进行,生态环境保持良好。
“从现代农业发展角度来看,农业文化遗产一方面有助于坚持良种选育的优质化、特色化、地方化目标,重视传统优质品种的提纯复壮和推广利用,形成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的优势;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发掘并利用好地理标志品种资源和农业良种资源。”刘某承说。
此外,刘某承还认为,农耕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凝聚炎黄子孙团结奋进的重要文化源泉。历经千百年而不衰的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记者】韩安东
【来源】南方农村报
- ·突破20亿元!2025年电影总票房最新数据公布→
- ·@梅州市民,5日起23路公交线路有变!
- ·第一届全省公益诉讼检察业务竞赛收官,梅州一人一组织获荣誉
- ·梅州日报社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会议:高举旗帜团结进取踔厉奋发
- ·从11月22日至今,暂未发现我市有越南走私猪屠宰
- ·梅州日报社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会议:高举旗帜团结进取踔厉奋发
- ·狠抓发展在行动丨梅州226项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省重点”完成年度投资逾八成!
- ·推出“暖心包”!丰顺县防疫生活物资充足、价格稳定,市民无须担心
- ·物业公司≠开发商 房屋有质量问题物管费还得交
- ·10月28日,梅州市“1023”疫情新增感染者10例
- ·彬芳大道人行道施划11个停车位,周边住户“停车难”得到缓解
- ·文明有“章”,行为有“范”!梅州市民纷纷点赞《梅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 ·刷新最快纪录!2025春节档电影预售总票房突破3000万
- ·梅龙高铁径纸隧道顺利贯通 系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隧道
- ·连续两轮绝杀对手 梅州客家1:0破“城”赢德比
- ·《梅州市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办法》印发,进一步健全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机制